"遇見耶穌" 聖經講座 -1
百夫長的順服
2016年1月18-19日,靈命日糧的聖經講座邀請柯貝爾牧師(Rev. Bill Crowder)來演講「遇見耶穌—Encounters with Christ」,分享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中遇見耶穌的四個人物,今年講座是由我先生在講台上翻譯。
接下來四篇是我的筆記,與大家分享。
四則故事我都很熟悉,本來不想來聽的,只因為是我先生翻譯覺得應該來捧個場,
沒有想到每一則故事當中,可以看到如此深的意義! 很高興我有來聽演講!!!
演講「遇見耶穌—Encounters with Christ」第一講。
百夫長的順服 (Submission by a Centurion)
經文: 馬太福音 8:5~13
前言:
彼拉多問耶穌真理是什麼呢?(約18:38)作者沒有寫下文。
我更好奇,信心是什麼呢?
我上網查了信心,網路上出現了這些:
在瘋人院隨便逛一下你就能了解,信仰證明不了什麼。(尼采)
信心: 不想知道什麼是真的。(尼采)
信心是靈性上的想像。(亨利畢傑,傳教士)
相信自己是最好且最安全的歷程。(米開朗基羅)
對,我應該要有信仰。(喬治邁克爾,歌詞)
湯瑪斯阿奎納說得對,他說: 「對有信仰的人,你不需要多解釋;對沒有信仰的人,你完全沒辦法解釋。To one who has faith, no explanation is necessary. To one without faith, no explanation is possible.」
關於信仰 或 信心,今天的聖經經文提供我們更基本的概念。「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
信仰是什麼?
既然聖經說我們是因信得救,我們因信而行,因信稱義,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
信心應該非常重要。
我們來看聖經裡一些人面對耶穌所作的信仰告白時的關鍵問題。
今天讀到的這件事在路加福音 7:1-10也有記載,但馬太說是百夫長自己來見耶穌,但路加卻說有代表人(幾位長老)來說情。我認為有可能兩種情況都有,先是猶太長老們,接著百夫長來見耶穌,面對面,眼睛看著眼睛。
在這之前先來看 百夫長這個身分。
I. 軍人的特質- -A Soldier’s Character (vv.5-7)
故事地點在迦百農,加利利一個漁村,是主耶穌在北部主要事工的據點。在迦百農的外面,耶穌才剛剛治好一個痲瘋病人(太8:4),打發他去會堂給祭司察看。那會堂會在哪裡? 就在迦百農,而這會堂就是受到長老們敬重的百夫長捐錢建造的。這位百夫長來見耶穌,我們來看一下這兩位的對照。
百夫長 基督耶穌
戰士 和平之王子
外邦人 猶太人
罪人 純潔無罪
這截然不同的兩人讓我們看到什麼? 是這百夫長的信心!
在聖經裡的介紹很少,但在福音書裡他卻是一位很有魅力的人。
1.百夫長-- Centurion
羅馬軍隊中管理100人的終身職軍人,是正規軍隊中最優秀的一群人。新約中提到的百夫長們,的確是有榮譽感責任感,並有高尚的人格。
2.他的關懷--Concerned
路加福音7:1-10說,雖然身為統治者,他是一位有信仰,愛上帝的百姓的人。不只為當地蓋會堂,還疼愛著以色列神的百姓。這位職業軍人見到基督本人時稱呼祂「主啊!」,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他必定相信以色列的神。
3.他的憐憫--Compassion
他說「我的僕人」。照字來看是一個小男孩僕人(servant boy,親密的稱呼)。這男孩在他們家裡,像中風癱軟了,躺在家裡非常痛苦。這對男孩來說是個悲劇,而這位百夫長卻
• 為奴隸代求。
• 他疼愛這奴隸。(路加福音是這麼寫的: 百夫長所寶貴的僕人)
這段經文最讓讀者驚訝的是,這與一般羅馬人對待僕人的態度太不一樣了,但這位百夫長希望用盡自己的權力來照顧他的僕人。然而在羅馬帝國裡,奴隸不值得一提,不在乎他們的痛苦或死活。然而這位百夫長為軟弱的和無助的代求。
4.他的滿足--Content
他願意信任基督。注意,百夫長並沒有提出要求,他只是將情況跟主耶穌說,就像在軍中報告長官那樣。他把困難帶到基督面前,攤開在基督的腳前等候答案,無論耶穌的反應如何,他都接受。
這就是有信心的人的寫照。他有憐憫,他追尋基督,他願意全然信靠救主,基督無論做什麼他都接受。(對耶!! 這跟我們的禱告怎麼那麼不一樣啊!? 我們求神做這做那,如果不照我們求的就生氣,就沮喪。我們何時滿足過??)
耶穌如何回應呢?
「我去醫治他。」基督這句話帶著能力與溫柔,並且表達了百夫長沒說出口的祈望,並且回應了他。
II. 信心的表白--A Statement of Faith (vv.8-9)
在這一段,耶穌將要點出美好的信心,不是從一個以色列人,而是從一個羅馬人。
所以,到底什麼是信心呢?
1. 自覺不配的認知--A Sense of Personal Unworthiness
他說「我不敢當,也自以為不配」。在一位至尊貴的基督面前,他知道自己的不配。從他稱呼「主啊--Master」,也能夠知道他的謙卑。
很有趣的是,路加福音說那些長老切切地求耶穌說「你給他行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為大家是從百夫長的為人、他所做的來判斷這個人有沒有價值,配不配得。因為百夫長愛我們,他幫我們蓋會堂,所以他值得。
但真正有信仰的人知道自己不配,知道上帝是看人內心。
2. 對話語能力的認知--A Sense of the Power of the Word
他說「只要你說一句話。」主,你的一句話就足夠,因你的話語帶著能改變生命的能力,這樣就足夠了。百夫長知道基督的權威與祂的話,有能力拯救,有能力建造,有能力修復。
3. 對基督權威的認知--A Sense of the Authority of Christ
「說去就去,說來就來。」百夫長自己軍中知道順服長官命令,但他竟然知道全宇宙聽從基督的話,他確信基督一句話,病就好了。一個征服者(羅馬人) 因信心順服在那位征服者之下。不像我們禱告都在詢問神,為何不照著我們的話去做。
4. 全心仰賴基督的認知--A Sense of Total Dependence on the Christ
他的全然信賴,知道基督在所有受造物上有實際的力量。這樣的信心是建立在謙卑上,但也是非常稀罕的! 多麼稀罕,因為他的信心讓全知全能的神感到稀奇。
III. 全知全能者的驚奇—Astonished Omniscience (vv.10-12)
Jesus marvelled. 耶穌驚嘆了。 全知的主,應該早就知道這位百夫長會說什麼,怎麼還會驚嘆呢? 聖經記載耶穌有兩次驚奇(marveled),除了這一位百夫長,另一次是耶穌在拿撒勒「詫異他們不信。」(馬可6:6),那些最應該認識祂的鄉親們竟然都不相信祂。
耶穌驚奇與驚嘆,是因為這位百夫長的謙卑與信賴。馬太記載這件事,也是要讓猶太讀者看到耶穌所說的話: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耶穌在猶太人中尋找有信心的人,卻落空了。這是多麼大的提醒啊!
然後,耶穌對百夫長說: 「你回去吧! 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在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
結語 Conclusion:
神的子民中為什麼沒有如百夫長的信心?
神的子民長期把信仰律法化,他們的信心是在如何守律法,而不是如何把信心建立在神自己。法利賽人在乎的是行為,是看如何努力。
百夫長看內心,知道自己不配。
耶穌來這到這世界上,尋找真信心的人。其實以色列人一開始也是大有信心的。像亞伯拉罕!
馬太寫了這一篇百夫長的故事給猶太人讀者看,提醒他們什麼是真正的信心。
我們被神乎召,就是要用信心來禱告,用信心讚美神,用信心敬拜神,用信心生活的。
第一講「百夫長的順服」
http://anita511.pixnet.net/blog/post/443336165
第二講「外邦婦人的敬拜」
http://anita511.pixnet.net/blog/post/443336396
第三講「行淫時被拿的婦人」
http://anita511.pixnet.net/blog/post/443336486
第四講「向痛苦的人伸出援手」
http://anita511.pixnet.net/blog/post/44333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