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PK  

 

 

家有PK 

———     牧師小孩的經驗談

 

文章日期:2009-04-16 23:36

我生平第一次參加「牧家退修會」,是在念大學的時候。本以為這種類型的聚會將會非常的無聊;想想看,四周看來看去全都是「講員」與「講員夫人」,拘束感百分百啊!幸好,牧家退修會當中有一個分組討論的單元,分成牧師、牧師娘、牧師子的三組;且討論的主題正是我們最擅長的「牧師子甘苦談」。第一次聽到PKPastor’s Kid:牧師的小孩)這個名稱,也是在那裡。

 

沒想到牧師的小孩會有這麼多的甘與苦,只給我們短短兩小時實在不夠談啊!這兩小時當中的一小時五十分鐘花在談「苦」,另外五分鐘花在報姓名,其餘的時間則被爆笑聲佔滿。因為分組後必須回到會議室報告給其他兩組人員(PK的父母,也就是PPW)聽,所以我們這群最小的七歲到最大的三十歲的PK們只好依依不捨的相約明年再來暢談。

 

老實說,PK有這麼辛苦嗎?試想公眾人物的小孩好不好當就可以揣測一些兒個端倪了。

PK的爸爸算是教會裡最明顯的公眾人物,唯一與社會上的公眾人物不同的地方就是,歹徒較沒有興趣綁架這類公眾人物的小孩罷了。

 

PK的辛苦,其他人很難明白,就算是身為牧師牧師娘的父母,也不見得知道。在分組當中我們聽到住在教會樓上的PK抱怨家裡像個金魚缸,生活隨時被串門子的會友看光光;也有人說自己的爸媽就像聖經與聖詩一樣,都是教會公用的;牧師子被要求成為模範生,功課品行都以高標受審視;牧師子被期待參加所有聚會、所有服事。我雖然覺得說這一項的PK有點誇大其詞,因為我知道這個小男生不會去參加老人查經班也沒去婦女團契的,不過他在抱怨的時候我也猛力的點頭。

 

我們也發現,牧師的小孩能夠持守信仰,其實不是外界想像的那麼自然,凡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從小住在教會裡,但最後選擇離開教會、離開信仰的牧師子可能不少,我們的討論之後得到的結論,認為會如此不是沒有原因的。雖讓人心疼,但也成為我們一致的提醒。

 

牧師會成為傳道人,是他個人回應從上帝來的呼召而獻身,但成為牧師子多半不是出於自願的。我的確看到有的PK成人之後也獻身成為傳道人,也看過一些PK遠離教會甚至阻止自己的孩子去教會。這中間的差別,牧師夫婦的言行 (教會會友的態度) 必定帶給PK深遠的影響。

 

PK對教會的反感,許多時候是因在教會許多的不愉快而產生。講得更明白一點,就是「看到或聽到」身為傳道人的父母被自己教會的會友欺負而心靈受創。任何一個孩子都無法忍受自己的父母受到欺負,尤其在青春期以及學齡的孩子尚未成熟,所受的傷害更是嚴重。有的PK因此發誓絕不當牧師,甚至對基督教信仰大大反感。

 

回想我自己和弟弟立頌、妹妹立菁小時候不曾有這樣的經驗的最大原因,就是我父母刻意的保護。這裡的保護是指「保護未成年子女免受成人之間惡言的污染」,這與現代年輕牧師過渡保護子女,甚至不敢責備自己的子女也不讓別人責備子女指的是不同的保護。

 

對免疫力不足的孩童,給予承擔不起的細菌病毒,是一個不明智的操練。身為傳道人的父母,實在不應在智慧與心靈皆未成熟的子女面前批評長執信徒,甚至抱怨自己的收入。

有些傳道人父母認為不管孩子多小都是家庭的一份子,任何話題都可以在孩子面前談論。但事實上,對於不能分辨是非與事情始末的孩子,他的結論是很直線的,就是「教會的人對不起我爸媽!」這一點,成熟的子女免疫力夠強,較可以看清人都是軟弱的,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是軟弱的。

 

家父劉瑞賢牧師在東京牧會時還很年輕,剛到教會就對長執中的弊竇敢怒又敢言。據說當時父親在長執會不只發生嚴重衝突,更是經常被幾個元老羞辱。有趣的是,這些「欺負我爸爸」的長輩們,對我們三個天真無邪的PK又很疼愛。喔當然啦,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天生惹人愛,但或許這些長輩是因為看到我們三個孩子與教會所有長者無差別地親近,所以他們也能自然的(若無其事的)疼愛我們。

 

我甚至是到父母親離開日本之後 (也就是我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才從接任的牧師聽說「長執曾欺負爸爸」。我眼睛瞪得很大,「啥?那個張伯伯原來是這樣可惡,李伯伯是那樣無恥啊!」(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本處用化名。哈哈哈哈,其實是我真的不記得他們姓什麼了,求主赦免我們的軟弱。)

我爸媽為教會流了多少眼淚,哪些人說過多少惡毒的話,薪水多微薄、事奉多麼辛苦,爸媽都不曾在我們面前提過。因為他們知道我們還太小,如果那時候爸媽告訴我們那些張伯伯的惡狀,我們難道不會「恨」那些「壞人」嗎?

 

妹妹立菁在美國研究所修「特殊教育」時,教授在第一堂課就針對研究所學生使用 “metal retarded student” (智障生)做了嚴肅的指正。他說,特教老師絕對不可以說那個孩子是個 “metal retarded student” (智障的學生),應該說那個孩子是個  “student with metal retarded” (他是一個學生,只是智慧上有遲緩)。用字的選擇差異,使前者代表「智障是這學生的一切」;而後者的觀念為,他是一個「學生」,智障只是他的一部分。尊重與接納有缺陷的學生,是特教老師必備的條件。

 

在牧會中有多少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這種白目又機車的會友。如果牧師在自己孩子面前數落張伯伯的不是,那麼直腦直腸的孩子會認為張伯伯是壞人(壞是張伯伯的一切),而尚未明白在上帝眼中張伯伯和爸爸同樣是個人,缺陷只是他們的一部分。

 

我父母就是明白每個信徒都有軟弱,唯有懂得接納「人有軟弱」時,才能從容牧會,也不用給予孩子那些本可避免的傷害。我父母受到再大的攻擊,他們仍然疼愛所有兄弟姊妹,後來那個張伯伯、李伯伯在事情過後,都非常尊敬我父親。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不對他們說別人的壞話,不講教會的醜陋面,甚至是孩子聽到批評時也能有智慧的解釋,確實是身為「牧者」該有的度量,以及對上帝的信心。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及早鍛鍊孩子加入服事的行列。不是因為他是PK,而是告訴他事奉主是每個基督徒的福份。

我的父母一生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事奉主是很喜樂的。在服事中,我父母不曾抱怨也不曾批評;他們很樂意分享他們事奉主的收穫,更將榮耀歸給主。如果父母邊抱怨邊事奉,孩子可能會直接認定事奉是麻煩的(麻煩是事奉的一切)。

 

我們從小跟著爸媽在禮拜堂裡搬聖經、搬器材、折週報,後來長大一些也學會刻鋼板、用電腦打週報、製作手冊海報、參加佈道團等等。父母以喜樂的心帶領子女參與事奉,子女更能以正面學習事奉的意義。不是因為我們的身分是PK所以才被要求事奉,而是因為我們知道藉此事奉可以討神的喜悅。

 

「保護未成熟子女免受成人之間惡言的污染」,以及「及早操練子女事奉主」是我父母的用心。我看到許多在教會熱心服事主的PK,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栽培他們。我父母在敬虔上操練自己,也操練子女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有好的榜樣,這不是因為我們是PK才有的高標準,而是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們三個姊弟妹雖然未獻身成為傳道人,但我們獻身在各自崗位成為基督福音的管道,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以及我父母為子女流淚禱告,用心撒種栽培的果實。

 

 

可惜,我看到同樣的「保護與操練」,在現在許多年輕的牧師當中卻變為「及早操練未成熟子女接受成人之間惡言的污染」,以及「保護子女免受責備與責任」。牧師毫無遮攔的在孩子面前討論長執信徒的不是;另一方面過渡保護自己與孩子,甚至孩子犯錯也不忍心責備,更會對那些指出自己孩子過錯的會友極力反駁;要求會友人人服事,卻捨不得自己的孩子參與事奉。這種過渡保護自己與子女,不禁讓人聯想是否是牧師對上帝太缺乏信心了。

 

PK這個字,我在字典上還找到這些意思:

Penalty Kick(罰十二碼球)、

Player Killer(線上遊戲中專門殺害其他玩家)、

Psychokinesis(念力、意志力)。
香港俗語則有「麻煩、失敗」的意思。

若非靠主基督的恩典栽培PK,恐怕罰球、惡鬥、麻煩、傷心是跑不掉的。但如果在基督裡以智慧陪伴PK成長,那足以移山的信心與對神堅定的意志將會在他的心中茁壯。家有PK如有一寶,經過試驗以後,必得安慰。

 

2008年中台院訊)

 

網路上有 PK(Pastor's Kid) 的想像與現實照片。好寫實喔喔!!! 哈哈哈哈哈

牧師小孩

 

 

arrow
arrow

    anita5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