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台北市信義區夜店人山人海
別讓「三零」紀錄如 SARS 破功
SARS初期,也曾出現過的「三個 0」紀錄,然後就.......!!
今天下午陳時中部長在記者會提到,本週雖然已經 6天沒有本土案例,但現在仍然不是放鬆的時候,呼籲大家「還是要維持高度警覺,不要因為 0 確診就把行為放鬆,一定要讓病毒不自由,而不要跑到夜店讓病毒大解放。」
部長會這麼說,就是因為昨天(週五)晚上,信義區的夜店門口排起長長隊伍,即使大部分民眾戴著口罩,電視還是捕捉到幾個年輕小女生根本就沒戴口罩。據說,台中大坑上週假日湧入2萬3000多人,台中市政府今天派出副市長視察,宣布中市風景區人流管制標準。
鬆懈、健忘、樂觀,實在不是現在該有的態度啊!!
17年前SARS 初期也有過三個零的漂亮紀錄,但沒多久和平醫院就爆發院內感染。不能不提高警覺啊!!
別讓「三零」紀錄如SARS破功
作者 : 郭旭崧 (陽明大學校長)
又見零確診,這已是本周第三次。三次零確診,加上口罩外交頻頻躍上國際版面,一連串的好新聞,讓從1月就開始緊繃到現在的台灣社會,大大鬆了一口氣。也讓我這位防疫老兵,不禁回想起17年前的SARS,台灣曾經也出現過三零。
零死亡個案、零輸出病例、零社區感染,這項「三零紀錄」,曾是台灣在SARS疫情爆發初期,引以為傲的防疫紀錄。我還記得那年,就在全球人心惶惶的時候,台灣曾經驕傲地向國際宣揚這項防疫成果。「三零」變成我們「大外宣」的主軸。諷刺的是,這項紀錄沒過多久,就隨著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正式宣告破功。
落實個人全面預防
如果說我們從SARS經驗學到很多,那麼今天的三個零確診,還真不能高興太早。就像指揮官陳時中部長說的,國際的疫情依然嚴重,病例增加快速,台灣仍然不可以掉以輕心。
我們從事公共衛生的人都知道,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抗疫史。到目前為止,人類的歷史也僅僅根除過天花,舊的傳染病從未離開過我們,新興傳染病更是蠢蠢欲動。何況專家不斷提醒,新型冠狀病毒流感化的趨勢。此時,區區的三個零,實在沒有讓人鬆懈的理由。
有人質疑,台灣既然沒有社區傳染,為什麼我們還要如此緊張人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免疫有三種:疫苗免疫、自然免疫以及「行為免疫」。在還沒有疫苗問世,疫苗不可得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像英國追求自然免疫。處於如此嚴峻條件下,台灣卻還能沒有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主要歸功於人民的防疫意識,以及政府即時到位的防疫措施,尤其是戴口罩及勤洗手的落實,更讓台灣有了「行為免疫」的效果。
這也是我主張「個人全面預防」(Individual Universal Precaution,IUP)的理由。在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甚至你我都可能是潛在帶原者的前提下,個人全面預防是必要的。換句話說,只要每個人能夠落實勤洗手、密閉空間戴口罩、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就能透過自己的行為免於感染病毒獲得初步免疫,同時保護親友,進一步達到類似社區群體免疫的效果。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走在世界衛生組織前端,早一步赴中國收集疫情情報,超前部屬,是台灣在這場抗疫中能領先的關鍵。但這場戰役還沒有結束。國際仍在苦戰的同時,可以預期台灣也不會置身於外,三零紀錄恐怕不會維持太久。戒慎恐懼,如履薄冰,才是我們面對零確診該有的態度。毋忘SARS三零, 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