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需要腳力.jpg    

 

孩子的未來: 競爭力  vs. 生命力 

 

文章日期:2012-05-07 18:54

今天看到一篇「贏在起跑點,十八般武藝樣樣學」的報導,我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這篇北美華文新聞報導說,家住紐約皇后區楊女士週六陪女兒學鋼琴,下午帶孩子學中文,週日開車去健身房學游泳。楊女士說:「孩子要贏在起跑線,從早培養興趣愛好,為人父母再忙再累也不敢掉以輕心。」

 

華人家庭重視教育,不僅重視子女學業成績,由於音樂、體育等特長將來可幫助孩子生大學(美國的大學)時顯得突出而加分,多數家長帶小孩參加各種才藝班,每天都排滿。

 

也住紐約的太太的兒子剛上幼稚園,就登記了足球、中文、烹飪、西洋棋、閱讀課,一週五天排得滿滿的。另一位六歲小女孩週一至週五參加電子琴、烹飪、網球、手工藝、西洋棋等。因為爸媽都上班,安排孩子課後活動多學點才藝,就是華人虎爸虎媽的共通點。(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贏在起跑點 十八般武藝樣樣學 

我嘆息,一方面是看到這些家長這麼有錢!對荷包的深度,自嘆不如。

但是真正讓我嘆息的,是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然後呢?身上背了這麼多東西,孩子跑得動嗎?贏在起跑點就真的能跑到終點嗎?

 

如果學才藝不是為了興趣,而是為了將來申請大學,我真是同情這些小朋友啊。

 

 

父母鞭策孩子努力向上。

不斷鞭策再鞭策,終於逼孩子爬到了一個山頂,才發現別人攻的是另一座更高的山時,有什麼感覺呢?

 

現代的爸媽天天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敢馬虎,不敢怠惰。可是,好的成績就絕對有好的前途嗎?絕對嗎?

什麼是前途咧?

 

 

古時候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以考試論英雄,取代貴族壟斷給了平民有更多「上升」的機會。而這「考試論英雄」的觀念,至今,21世紀的自由台灣,還是非常非常盛行呢!真不可思議!

 

真不知道我們是應該為這「偉大的傳承」得意還是哭泣啊?

 

隋唐時代開始的科舉制度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之久,科舉可以讓所有人以考試「上升」。而這上升呢,應該就是「當官」吧!

在舊時代,一人當官,雞犬升天。大家搶著當官發大財,藉由過繼、投親、買地、冒名、串通官員等五花八門手段到低分考區參加高考,來提升錄取率。這影子,現在還是有種哪裡看過的感覺耶……

 

為什麼現代的台灣父母還是追求「考試考第一」呢?
為什麼還是願意相信「考上好學校」才有競爭力呢?

 

越區就讀就是為了要進入好的國中校區念明星升學國中,然後再拼進明星高中,為的就是容易考上國立的好大學。

 

 

請問,考上好的大學的目的是什麼?有較好的工作機會嗎?

 

其實現在的2012年最夯的工作,前十名搞不好在二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呢!現在會員數達9億,且最多企業利用此來行銷的社群網路「臉書」,是2004年才被創辦的。

 

現在大學裡教的多還是理論、知識與技術,且都是幾十年延續下來「規格化」的人才教育喔。哪跟得上千變萬化的新事業、新業態、新消費模式呢?

 

如果我們不要講新興行業,來說說現在的「企業」吧。我們的孩子若不去新興行業也不要創業或繼承你的公司,那麼,他可能從大學畢業之後,就會進入「一般公司」上班對不對?

 

啊偏偏企業家強調的不是文憑耶

 

當然啦,除了學術界、金融界、電子界、公務員需要高學歷和一堆考試之外,一般企業一點也不在乎高學歷呢。

對啦,沒有錯,你的第一份工作文憑可能有用,但是第二份工作就只看你前一份工作的表現與經驗了。誰在乎你五年前念的是台大還是東大(東京大學、東吳大學、東海大學、東華大學)呢?
前一份工作為何被炒魷魚,比學歷更關鍵吧!

 

 

企業最需要的,是創意、溝通力、整合力、獨立思考、時代觀,
以及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正面的價值觀、品格與態度。

 

大學很少會教孩子創意,更不會教你在工作中能生存的「態度」。

 

創意除了需要天分之外,最能夠培養的溝通力、整合力、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還有品格,這些「能力」的最佳訓練場所,其實是家庭,其次才是學校與社會。

 

可惜,現在的台灣家長都太忙了,把原本父母藉由生活可以傳遞的能力,交給學校老師與安親班。不對不對,爸媽要求學校和安親班老師,只有「升學」能力,只要求讓孩子考上好的學校!

 

可是當孩子闖了禍(欺負同學、偷東西),父母又會怪罪老師沒把孩子教好,說什麼學校該教五育,公民與道德也是老師該管的什麼的。

 

很可笑的是,老師們每天都在趕進度,所有時間都用來考試,為的就是應付家長要求第一志願的高錄取率,而他們的孩子又不能打不能罵,老師哪有辦法代替親職管教孩子呢?

 

被剝奪權威的老師們遇到動不動就要告人的爸媽,孩子怎麼學會「知識與技術」以外最重要的種種能力呢?

 

 

再回頭看看高中在教什麼吧,他們是應眾多父母的期望,在教你的孩子如何考大學。

然後再往回頭看看國中吧,他們也是應眾多父母的期望,在教你的孩子如何考高中。

所以台灣最優秀的國中和最優秀的高中呢,天天都在考試!
天哪!天天耶!

 

「學習的目的在於考試」,簡直要吐血了。

 

人家歐美的16, 17歲的高中生,他們忙著社團、辦舞會、當義工、當背包客,獨自到國外旅行。獨自喔!

而我們的16, 17歲的高中生呢,天天在學校考試考試,再到補習班考試考試,回家再K個幾本「自修」、「評量」,還有「得分攻略區精選考前重點整理」。然後放假時,打電動或睡大覺。唉……

 

國外的高中生,日子色彩繽紛、多采多姿;我們的高中生,日子是黑白的考卷,以及一樣的坐姿。唉……

 

台灣的學生們很少知道學數學的樂趣,只知道怎麼考數學;很少學生能夠喜歡跟外國人用英語溝通,卻很擅長在英文考試拿滿分。學生很少在國高中時期,學會如何從學科吸收知識與應用辯證。難怪很多學生到了大學時,完全放空,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他們會說,我上大學,是為了找到一份較好的工作啊。

 

再問問,什麼是「較好的工作」?
他們說:「就,錢多吧。」

 

所以,這就是父母所嚮往的「孩子的競爭力」囉!

只要孩子有了競爭力,就能有更好的國中、更好的高中、更好的大學、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收入、更好的物質享受。

 

但是缺少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要在任何一環出一點差錯,這孩子就有可能被擊垮的。

 

比如:人際關係出問題、失戀、失婚、不孕、喪親、重大疾病、裁員、天災...。不,可能最簡單的「考試失利」,都足以讓他的世界完全變色的,如果他少了人生價值觀。等到工作或人生遇到重大問題或挑戰時,終於會發現文憑與專業知識是幫不了你的。

 

 

有高的競爭力,卻沒有好的生命力,我一點也不羨慕。

有高的競爭力就一定能享有幸福嗎? 呵!我不認為。

競爭力較差的就一定不能享有幸福嗎? 呵呵!我也不認為。

 

應該不會有家長跟我說:
「我們不希望幸福!我們只希望打敗別人。」吧!

 

 

所以,當爸爸媽媽們高喊著給孩子「競爭力」時,我會在旁邊拍拍手,幫他們加油。但,我是不會加入的。

 

目標只在更高的競爭力,「可能」容易強調打敗別人,強調自我實現。

 

不過,

生命力旺盛的孩子,充滿好奇心與創意,仍然可以追求自我實現。

生命力旺盛的孩子,是從父母得到安全與信任的孩子。

知道原則與寬恕的孩子,知道自制與自由。

與父母手足互動良好的孩子,知道人際關係的美好與重要。

向孩子承認軟弱也努力改進的父母,教導孩子真實與毅力。

將信仰傳給孩子,讓孩子知道哪裡有盼望,
知道人生該走的方向。

 

我沒有說追求競爭力不好,我只是說,我們能給孩子的,「競爭力」不是唯一,菁英教育不是唯一。

你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的知識,但智慧是從生活而來的。-- 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懂得生活,懂得滿足,享受生命的,這是智慧。

 

競爭力不是唯一。

況且從國中考試考試考試,考到高中還在考的這六年考試人生,讓父母孩子精神緊張、親子關係緊張,實在是太殘念啦……

 

 

每個孩子的天分都不一樣,你也知道。天分不同,個性不同,腳力也不同,卻讓孩子跟一群人去拼同樣一座山,然後爭到最後發現,其實還有其他的山更適合他去爬,為何要「逼」他只走這條路,然後弄得雙方都不愉快呢?

如果不得不走這條路(台灣的教育),不一定處處幫他去除石頭,幫他卡位,不斷督促、前拉後推,甚至背著他上山呀!

我擔心這樣習慣被背上山的孩子,常常自私又愛抱怨,被動且容易受傷,當然也比較顧人怨。好啦,也有例外。

 

父母其實可以開開心心地「陪他」走這段難走的石頭路,在這過程中訓練他的耐力、體力,教他判斷是非的能力、培養他的人際關係、教他欣賞風景、觀察有趣的地勢環境、培養他的興趣與專長、培養他的幽默感,聊聊你們的夢想。告訴他們:「爸媽支持你!」

 

等走到了分嶺點時,就讓他自己用穩健的腳步,走他自己的路吧!

 

 

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看到的我,是一個有豐富生命力的人。

就醬。

這是我的希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 競爭力 生命力
    全站熱搜

    anita5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